收藏本站
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注册
网站首页
|
语文答案
|
数学答案
|
英语答案
|
物理答案
|
化学答案
|
历史答案
|
政治答案
|
生物答案
|
地理答案
|
课后习题答案
|
作文大全
|
美文阅读
|
求助中心
练习册答案
|
暑假作业答案
|
寒假作业答案
|
阅读答案
|
学习方法
|
知识点总结
|
哲理小故事
|
祝福语大全
|
读后感
|
名人语录
|
题记大全
|
造句大全
|
心情不好的说说
晋顾恺之洛神赋图的作品赏析,《洛神赋图》赏析
时间: 2020-6-12 分类:
作业习题
【来自ip: 13.165.178.229 的 匿名网友 咨询】
手机版
问题补充
:
晋顾恺之洛神赋图的作品赏析,《洛神赋图》赏析
网友答案:
匿名网友
1楼
青绿山水是重彩山水画产生和发展的最早也是最为重要的形式之一,它继承了早期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并直接脱胎于魏晋时期的人物画传统,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并为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创造了两宋重彩山水画的巨大成就。大青绿山水产生时的最初状态,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但是本着历史承传的基本规律,它一定保留有早期人物画的某些艺术特征,而这正是顾恺之《洛神赋》图的重要价值之一。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虽然是人物画,但以大量的山水为故事展开的背景。由于顾恺之本人就是较早地涉及到山水画创作和理论的大家之一,故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洛神赋》图中山水部分的画法是具有那一时代代表性的艺术样式。图中树木、山石造型稚拙,比例关系较为混乱,确如张彦远为我们在《历代名画记》中所描述的那样:“魏晋已降,名迹在人者,皆见之矣,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钿饰犀栉,或水石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地。列植之状,则伸臂布指。”从而为我们在理论与实物考据上都提供了早期山水画面貌的特征。从线色本身来看,《洛神赋》图中线条细劲有力,如张彦远所言:“顾恺之之迹,紧劲连绵,循环超乎,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线条的表现力内在含蓄,以表现意态为先。线条内部勾勒产生的块面以青绿填色,色彩变化较少,只在坡脚岸边施以泥金。山石树木,结构单调,状物扁平,但富于装饰性。
此图取材于曹植的《洛神赋》一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从帝京回东藩的途中,经过洛水,遇到洛水女神宓妃的故事。原文中主人公虽然对宓妃充满爱恋,而最终却不得不离去的故事情节,表现了作者在现实中的伤感与无奈。顾恺之在这幅画里却将结局做了修改,以主人公与宓妃有情人终成眷属而告终。故事以连环画的形式在同一画幅的不同场景中展开,将一个传说中的爱情故事表现得浪漫感人。这种手法后世多有借鉴,如五代的顾闵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洛神赋》图中一些树、石的表现上,作者以凹凸晕染的方法来增加立体感,这来自于对当时青铜铸造艺术和帛画艺术手法的借鉴,来自于那一时代随着佛教的不断传人,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和相互影响。此外,图中人物的塑造也是极其成功的,人物虽散落于山水之间,但相互照应,并不孤立,神情的顾盼呼应使人物之间产生了有机的视觉联系,这不能不归功于作者对人物神态的准确刻画。
东晋顾恺之所作。以三国时代曹植的浪漫主义爱情名篇《洛神赋》为题材,用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整地表现了赋的内容。画中的曹植带着随从,在洛水之滨凝神怅望,仿佛见到思念已久的洛神。远处凌波而来的洛神,衣带飘逸,动态委婉从容,目光凝注,表现了关切、迟疑的神情。二人的思念之情溢于卷面,令人感动。全图设色艳丽明快,线条准确流畅,充满动感,富有诗意之美。
画面采取分段连续形式,概括描绘了几个重点。通过对洛神神情、动作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无限惆怅情意。直接表现在礼教束缚与封建势力压迫之下,男女爱情受到压抑和苦闷的主题。画面色彩很柔和,加上画家对周围环境生动的描绘,突出了画面的诗意气氛。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载了顾恺之为裴楷画像在脸上加三根毛一事,其云:“楷俊朗有识具,此正是其识具,观者详之,定觉神明殊胜。”脸上加三根毛对于绘画的教化作用来说,其实并无任何联系,而颐恺之却认为它能够反映出裴楷的气质,这是属于一种极个性化的问题,而不是某一类人的典型化和抽象化。这种对个人精神气质的重视与追求,表现在他对刻画眼睛的谨慎与仔细。他说:“点睛之节,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也。”很明显,顾恺之对人物表现的要求是如实地反映人物独特的气质和品格,而不是某种概念化的东西。
匿名网友
2楼
一、绘画者简介
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段辉煌历史,他可以称为文化史上的第二座高峰。他是在第一座高峰之后更加注重人文气息的一段,这个时代同样涌现出了大量的杰出人才。王羲之、三曹七子二谢,绘画界不仅有陆探微、张僧繇,还有颇有绘画影响力的顾恺之。顾恺之不仅是东晋的画家还是一位杰出的绘画理论家。后人在论述他作画时都会用“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形容。并且把他和师法他的地朝宋际探微并称顾陆,号为密体,以区别于南朝梁张僧繇、唐吴道子的疏体。
顾恺之是全面的画家,绘画体裁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两类。他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其中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中国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曾被当时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顾恺之的绘画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誉。外还有飞禽走兽,这种题材和汉代的绘画有联系。他也画了一些神仙的图像,因为那也是当时流行的信仰。反映了观察人物的新的方法和艺术表现的新的目的。顾恺之的著作言论反复强调描写人的神情和精神状态。他代表了汉代美术的迅速发展。另外他还精通歌赋词翰、书法音律,他在画论中明确提出“以形写神”的概念,其目的是达到形神兼备。提出
“迁想妙得”要做到主客观的统一和作者与表现对象及读者相互间思想的交融。这些论点实为谢赫六法论的先驱。对后来的中国画创作和绘画美学思想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二、作品赏析
1、在绘画中的主张
说到顾恺之的绘画理论最典型的就是“传神论”。顾恺之主张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重视对所绘对象的体验、观察,通过想象来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在形似的基础上进一步表现人物的情态神思。他从理论上明确提出以“传神”的形式进行绘画,推动了绘画理论的建设,说明了他对生活的认识和在艺术表现上进入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新阶段。这种思想使绘画的表现领域不断扩大,表现的技巧不断的提高,标志着中国绘画艺术进入了一个成熟阶段。
顾恺之所主张的绘画理论重点表现生活内容和塑造形象手法,使线描这一绘画手段得到更大的创造与发展,注重表现当时的历史背景。首先,画人物传神,重视点睛,注意描绘生理细节,表现人物神情,他认为只有将人物的神情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才能算是一幅传神的作品。其次,善于利用环境描绘来表现人物的志趣风。突出人物的性格志趣将其衣纹用高古游丝描,线条紧劲连绵,好像春蚕吐丝那样自然流畅。
2、作品主要思想
曾有人拿唐代山水画家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同《洛神赋图》对读,以设色全用青绿、线条平稳、均匀,山石有勾勒无皴法等特征上看出了李家山水在技法上跟顾恺之有一脉相承处,顾恺之在画史上深远影响由此可见一斑。作为绘画美学家,他从理论上对“古法用笔”的体悟也有深刻之处。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上的突出成就在中国美术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洛神赋图》,该作为其观三国曹魏时建安七子之一、《洛神赋图》,取材于三国曹植的《洛神赋》。原作描述的是诗人情场受挫,未能与所爱的人结合,而通过神话寓言,在想象的空间中让自己与洛水边美丽的仙女洛水神相遇,以释放自己对失去情人的伤怀和思念。此卷很好地传达了原赋的思想境界,在画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找到原作所传达的思想。
3、品评《洛神赋图》
人物:曹操第三子曹植所写《洛神赋》这篇著名文学作品后有感而画的。洛神赋通篇言辞美丽,描写动情,神人之恋缠绵凄婉,动人心魄。顾恺之读后大为感动,遂凝神一挥而成《洛神赋图》。此卷一出,无人再敢绘此图,故成为千年来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名著和最为世人所传颂的名画。画中的曹植带着随从,在洛水之滨凝神怅望,仿佛见到思念已久的洛神。远处凌波而来的洛神,衣带飘逸,动态委婉从容,目光凝注,表现了关切、迟疑的神情。二人的思念之情溢于卷面,令人感动。全图设色艳丽明快,线条准确流畅,充满动感,富有诗意之美。展开画卷,只见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一双秋水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向往。梳着高高的云髻,被风而起的衣带,给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飘飘欲仙的来自天界之感。她欲去还留,顾盼之间,流露出倾慕之情。初见之后,整个画卷中画家安排洛神一再与曹植碰面,日久情深,最终不奈缠绵悱恻的洛神,驾着六龙云车,在云端中渐去,留下此情难尽的曹植在岸边,终日思之,最后依依不忍地离去。这其中泣笑不能,欲前还止的深情,最是动人。
形神:把玩品赏画中人物体态消瘦飘逸之美不难领会,洛神含情脉脉描绘的细腻、生动传神。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秾纸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雾,奇服旷世、骨像应图。岸上的曹子建在侍从的簇拥下举步而行,不仅他那生动的表情跟众人呆滞的面部形成鲜明对照,他那形体也明显较众人高大而引人注目。这种处理手法跟现实生活所谓的比例关系、透视原理无关。他是一种传统思维定势和欣赏习惯下形成的艺术规律。
山水:“水不容泛,人大于山”八个字在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完全得到证实:人物与背景之间比例关系失调,近景和远景拉不开距离,高山仿佛土丘,大河如同小溪,至于树木就只能勾画一个扇形轮廓,绘画技巧尤其稚拙,中国绘画史这种状况在顾恺之所处的时代相当普遍一直延续到隋唐以后才真正得到改观。顾恺之《洛神赋图》卷中勾勒添色的人马画技法意味着人马画已具备了独立成为一种画科的艺术条件。《洛神赋图》构图技巧:画面生动感人,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部经典作品。顾恺之不愧是第一位留名画史的人,他的禀性中颇有艺术家与生俱来的天真、善良、风趣、大度,人物亦是顾恺之最擅长的。
色彩:从《洛神赋图》对人体云纹和水纹的多姿多彩的勾描中,亦历历可见,作为文人型画家,顾恺之人物画中富于运动感的线条若拿去和出自民间艺人之手的某些相思构图的作品(如西秦炳灵寺石窟中的飞天像)比较,其精致、流利、细美特征尤为彰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洛神赋图》原卷就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的,可以称为顾恺之传世精品。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顾恺之艺术的特点,全卷分为三个部分,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发挥了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富有诗意地表达了原作的意境。此画用色凝重古朴,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色。作为衬托的山水树石均用线勾勒,而无皴擦,简繁得当,空间、疏密都安排的井然有序,与画史所记载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时代风格相吻合。
4、作品传达的思想
此卷很好地传达了原赋的思想境界,在画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触到原作所传达的思想。画卷中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的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流露出倾慕之情。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艺术并不要求把他当做现实”自古以来,我们民族的绘画就依照这种规律去安排布局,观画者也按此约定来鉴别欣赏,从来不曾觉得有什么不合适。古代画区别宾主、尊卑、贵贱之形的传统处理法,他们从“神贵于形”的逻辑上推导出“以神制形”的观念。顾恺之的“传神论”便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他以其对艺术创作中形神关系的深刻领悟和卓绝见识率先在历史上扬起了中国美学形神论的大旗。这是他通过对前人的综述而形成的理论,这在绘画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此图卷从构图、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三、作品赏析心得
顾恺之曾说“凡将摹者,皆当先寻此要,而后次以即事。若长短、刚软、深浅、广狭,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凡画人,坐时可七分,衣服彩色殊鲜微,此正盖山高而人远耳。”通过对顾恺之作品的解读和其画学理论的研究,及图文搭配使我有机会再度通往与古大师的精神对话,在人物、形神、色彩、山水、思想创造等方面有了心得领悟和收获。中国古诗画传达的思想不仅沉淀着传统美学理念也是中华民族奋发不息、乐观向上民族精神的体现。
相关问题列表
洛神赋图赏析,洛神赋图赏析
晋顾恺之洛神赋图的作品赏析,《洛神赋图》赏析
洛神赋图赏析2500字,洛神赋图有感100~200字
学习方法推荐
1、
小学数学预习方法【精选】
2、
小学英语单词学习小技巧
3、
高考英语背单词的方法精选
4、
初中生学习方法精选推荐
5、
怎样才能学好初中地理
句子大全
1、
皮肤变白励志句子
2、
励志努力朋友圈句子
3、
古人承受压力的励志句子
4、
适合好朋友的励志句子
5、
幼儿园团队励志句子
文库资料
1、
缩写类作文加评语一
2、
夏天游泳暖身的技巧
3、
诚信做人的文章
4、
初恋时写给女生的情书3篇
5、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试题
答案大全
1、
幼儿园小班音乐律动教案大全
2、
建筑工程管理论文2000字
3、
成语接龙游戏800条
4、
微生物检验技术论文
5、
世上最长的植物
推荐问题
1、
洛神赋图赏析2500字,洛神赋图有感
2、
什么是可再生能源?有哪些类型,什么是
3、
电能是否属于可再生能源,什么是可再生
4、
电能是可再生能源吗,可再生能源的优点
5、
什么是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热门回答
1、
111111111111
2、
111111111111
3、
111111111111
4、
111111111111
5、
111111111111
作业答案大全
www.zqn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