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注册 
   
答案网
  

答案网公众号
 网站首页 | 语文答案 | 数学答案 | 英语答案 | 物理答案 | 化学答案 | 历史答案 | 政治答案 | 生物答案 | 地理答案 | 课后习题答案 | 作文大全 | 美文阅读 | 求助中心
 练习册答案 | 暑假作业答案 | 寒假作业答案 | 阅读答案 | 学习方法 | 知识点总结 | 哲理小故事 | 祝福语大全 | 读后感 | 名人语录 | 题记大全 | 造句大全 | 心情不好的说说
提问 

冰雹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下冰雹?冰雹是怎么形成的?


时间: 2020-8-5 分类: 作业习题  【来自ip: 12.133.122.48 的 匿名网友 咨询】 手机版
 问题补充 冰雹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下冰雹?冰雹是怎么形成的?
  网友答案:
匿名网友
匿名网友

1楼
冰雹多来自对流强烈的积雨云中。冰雹的直径一般在5-50毫米范围内,大的可达到几厘米到几十厘米。可以想象,即使个体不大的冰雹能够在云中存在,也需要强大的上升气流。据统计,降雹时上升运动的速必须大于20米/秒,要产生直径10厘米的大雹,则需要20米/秒以上的上升速度。所以,一般要云顶发展到对流层顶附近才有可能降雹。冰雹并不是当气流上升到0℃的高度以上就立即生成的,解剖冰雹可以看到有一个不透明的核心。外面由透明与不透明的冰层交替包围着。所以冰雹远远看去一片白,并不像冰块那样透明。为什么冰雹是这样的结构呢?这是由冰雹形成的过程决定的。因为积雨云中温度0℃高度以下是水滴,以上为过冷水滴与冰晶、雪花,当过冷水滴随上升气流上升时与冰晶或雪花上冻结,形成冰雹的核心。由于冻结的时间非常短,冻结速度又很快,所以,形成的雹核里混有空气,组织比较疏松,形成不透明的白色冰层,冻结得愈快,冻结成的冰层愈白,愈不透明。雹核形成以后因为重量较大,或者上升气流减弱,就会下降,当降到0℃高度以下气温较高,使雹核表面部分的冰融化成水,同时在下降过程中也会与一些雨滴相碰,又有一些水粘在外面。当外面包着水的雹核又遇到强的上升气流,再一次被带到0℃层以上。这时雹核外面的水又冻成冰,这时是逐渐冻结的,所以成为透明的冰层。当冰雹再遇到过冷水滴,在其上凝结并与冰晶、雪花相碰时则又形成不透明的冰层,冰雹体积加大,又下降,如此往复多次,就可能形成很大的冰雹。
匿名网友
匿名网友
2楼
气象上所谓降水是指水分由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自然现象,它包括下雨、下雪、下雹等等。 
  冰雹,俗称雹子,有的地区叫冷子。当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汽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此时相对湿为100%,当遇到冷空气则液化,以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核,形成雨滴或冰晶,越来越大,于是就形成了冰雹。
  
  当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汽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此时相对湿度为100%,当遇到冷空气则液化,以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核,形成雨滴或冰晶,越来越大,当气温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的水汽过饱和,于是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气而没有凝结核,水蒸气就凝结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
  形成冰雹的气象条件要求苛克,一般较难持续保持,所以落冰雹的时间通常都较短。常见的冰雹只降落几分钟到半小时。另外,降落冰雹的区域也不会太大,一般呈宽为1000-2000米的带状分布
  冰雹一般出现在暖季(即气温较高的时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很高。
  冰雹来自积雨云,当云中的雨点遇到猛烈上升的气流,被带到0℃以下的高空时,便液化成小冰珠;随着含水汽的上升气流增大,小冰珠逐渐变大,就可能形成大冰雹。在阳光强烈的暖湿季节,空气中水汽含量很高,发生强烈对流,就为冰雹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关问题列表
 学习方法推荐
 句子大全
 文库资料
 答案大全
 推荐问题
 热门回答
作业答案大全 www.zqnf.com